黑龍江經濟網訊(董慧瑩 李雪松 記者馬朝林)在勞務關系中,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近日,肇東市人民法院四站法庭妥善化解了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既調出了“溫度”,又解出了“速度”,切實維護了提供勞務者的合法權益。
原告、被告系雇傭關系,原告在某電梯公司從事電梯安裝工作,在2022年一次安裝電梯過程中,因電梯繩索斷裂,導致原告右橈骨骨折、右大多角骨骨折,二次入院治療,共計花費醫(yī)療費3.8萬元,原告訴至法院請求被告支付醫(yī)療費、誤工費、營養(yǎng)費等共計7萬元。
“受傷了,家里就斷了收入……”法庭里,原告顫顫巍巍地掏出一沓醫(yī)療單據。承辦法官沒有著急劃分責任,而是耐心記錄他的每一筆損失和擔憂。
四站法庭庭長張正忠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面對面調解,認真傾聽雙方訴求,耐心釋法明理,不僅向用工單位詳細闡釋其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還悉心安撫受傷工人的情緒,引導其以理性平和的方式表達自身訴求。
然而,調解進程并非一帆風順。在涉及賠償金額、賠償項目等關鍵問題上,雙方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法官沒有放棄,而是依據案件事實,結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巧妙運用同類案例進行以案釋法,通過反復與雙方溝通,從情感共鳴、事理邏輯、法律規(guī)定等多個維度深入剖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經過多輪艱苦細致的調解,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最終以分期2年共計給付6萬元,當庭給付0.8萬元,形成調解協(xié)議,雙方握手言和。
得到糾紛解決的當事人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感慨地說:“我一個打工的,遇到這樣的事特別無助,多虧了四站法庭法官的調解,幫我解決了大難題!”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不僅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也彰顯了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法官寄語:一筆賠償,三方安心。每一起糾紛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調解不是“和稀泥”而是摸清矛盾根結,讓維權少走彎路,讓法律條文變成觸手可及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