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名片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全國節能減排先進單位
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上實先鋒黨組織
□徐磊 本報記者 李飛
這是松花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這是東北大地的一個環保明星。這是一支志向高遠、技術精湛、擔當作為、貢獻突出的全國環保勁旅。
20年間,他們用持之以恒的拼搏進取、砥礪奮進,書寫了令龍江人崇敬、讓環保人感佩的創業故事,在業界高高樹立起環保標桿。
一組數據,見證了他們——龍江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荊斬棘、對生態文明建設持續付出和貢獻的真實足跡——
20年間,從7500萬元注冊資本,增長到120億元的資產總額;
20年間,從員工不到10人,投資運營一座污水處理廠,到擁有員工近2500名,多元化、規模化運營管理近100個項目公司;
20年間,經營領域從污水處理,拓展到城市供水、污泥處置、中水回用、再生資源開發利用及人工智能等環保高科技領域;
20年間,業務區域從黑龍江省內,拓展到東北三省一區,成為我國東北地區水務頭部企業。
“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節能減排先進單位”“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黑龍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上實先鋒黨組織”……實至名歸,龍江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用亮閃閃的業績和沉甸甸的作為,一次次昂首登頂,一次次摘得桂冠。
為了美麗中國,為了大美龍江,20年爬坡過坎,照見一份初心,一脈情懷;20年一路走來,不負一泓夢想,一種堅持。
拓荒之路 龍江環保為江河綠盾代言
時光流轉,步履不停。奮發有為,耕耘不輟。
2004年5月,伴著國際低碳經濟和國內綠色發展浪潮,龍江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同方(哈爾濱)水務有限公司應勢而生。
2005年12月,同方(哈爾濱)水務有限公司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哈爾濱太平污水處理廠商業運營,創下當時國內啟動速度最快、運作最規范,國內以BOT公開招標規模最大,東北地區同等規模工程建設最快、投資最低,國內自有知識產權使用最高等多項第一。
2006年4月,同方(哈爾濱)水務有限公司把握時代發展脈搏,以政策為導向,基于長遠發展,與省政府簽訂《黑龍江省水務項目投資戰略合作協議》,以我省為起點的投資引擎正式啟動,產業板塊持續發力,項目多點落地開花,企業步入飛速發展時期。
2010年9月,同方(哈爾濱)水務有限公司更名為龍江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龍江環保集團),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范運作,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6年10月,經股權戰略重組,龍江環保集團成為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為實際控制人的中外合資、混合所有制股份制企業。
2017年8月,龍江環保集團第一個省外項目蛟河污水處理項目落地,吹響向省外市場開疆拓土“進軍號”。
2023年至今,龍江環保集團緊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窗口機遇期,確定了“水務業務縱深發展,環保產業全面展翼”的全新縱橫發展戰略,推動實現第一批高科技項目落地啟動,產業版圖不斷擴大。
目前,龍江環保集團承擔全省一半以上、哈爾濱市近90%污水減排重任,項目范圍覆蓋全省并拓展到吉林、內蒙古地區,經營領域拓展到環保高科技領域。他們憑借精耕細作,高標準打造出多個市政污水處理精品工程,成為江河綠盾的代言人,贏得各界信任、尊重和贊譽。
運營為本 助力水務環保行業迭代升級
自創立之初,龍江環保集團就把水質安全作為企業第一生命線,傾力打造業內一流的專業化水務環保運營服務商,歷經20年的發展積淀和眾多項目的風雨歷練,形成了成熟完整的標準化運營管理體系。
自主設計建設了國內同行業最先進的大數據生產調度指揮中心,有效實現生產控制精細化、工藝調度實時化、日常管理標準化和技術服務規范化,可視化動態調度、全指標預警處置模型、日成本控制系統、智能化設備全生命周期管控系統以及智能機器人應用、智能投藥系統等運管技術水平行業領先。
建立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實現了設備由經驗性維修到預防性維修的轉變,設備閉環管理成效明顯。
建立區域中心管理平臺,集中整合人力、物力、財力,生產效率和運行安全水平明顯提高。
水質智能國標化驗室、水質智能預測、精準曝氣、精準投藥等人工智能的應用使生產運營如虎添翼,有效支撐和實現了企業降本增效。“一中心、兩平臺、智能化”的創新運管模式,有力保障了集團運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運營項目均順利通過歷次國家和省市環保檢查。
科技創新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目前,龍江環保集團擁有環境工程和微生物領域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建立了20余人的科技研發團隊,成立了由任南琪等3位院士領銜的寒地水環境技術學術委員會,組建了寒地水環境技術研發中心,被認定為“黑龍江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黑龍江企業技術中心”。
聚焦中國北方高寒地區水處理技術的提供和運營服務,以主營業務技術研發與工藝創新為重點、以產學研合作為依托,著力打造“有制度、有平臺、有資金、有項目、有人才”的“五有”龍江環保科技創新體系,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學術交流成果豐碩。
寒地水處理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牽頭完成“松花江流域污水處理智能化集群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參與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等重大項目,獲多項科技進步獎及16項國家專利,諸多科研成果付諸實踐,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環保產業的支撐性技術研發基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源頭。
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和我省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成立城市水務行業碳經濟研究院,與哈工大聯合推動污水處理廠生物制氫項目,將低效能碳源轉化為可高效利用的小分子碳源,同步產生可儲存氫氣,通過燃料電池轉換為電能供給污水廠使用,為國內首例將生物制氫過程嵌入污水廠運行,實現產氫與碳源升值雙贏,探索出“節能+減污+降碳”可持續發展新模式,使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
聚焦政府和社會關注的行業難點、痛點和熱點問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開發儲備了環保清潔能源、仿真新材料膜及生物制劑應用等多個高科技項目,引領環保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黨建引領 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年來,龍江環保集團日新月異的是質量、規模、效益,始終如一的是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根植于心的“紅墻意識”和融于血脈的紅色基因,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肩負使命、初心不改、砥礪奮進的龍江環保人。
以黨建為引領,筑牢企業“根”與“魂”,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主動踐行國家戰略,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集團黨委按照“一加強、兩突出、三結合”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強企業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突出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戰略、生產經營及社會責任相結合,全面提升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加速釋放發展“紅利”。
圍繞主責主業,培育、創建“碧水先鋒”特色黨建品牌,形成“黨委統領、支部帶動、黨員廣泛參與”的品牌建設格局。在“碧水先鋒”黨建品牌的示范帶動下,企業政治引領作用得到更好發揮、黨建工作基礎持續鞏固、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熱情不斷高漲。尤其在企業生產經營和民生服務中發揮出最大效能,集團總資產持續攀升,業務領域不斷拓展,生產經營指標超額完成,污水減排總量逐年擴大,已成為集團一張耀眼的“紅色名片”。
創新建立黨建“雙創”機制,即促進黨建工作創新、創效。集團黨委發動各級黨組織開展黨員創客聯盟建設,發揮“科研攻關黨員創新工作室”“大數據應用黨員創新工作室”等黨員創新工作室的帶動作用,針對企業發展、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實際,以“發現問題、提出方案、解決問題”為工作路徑,積極開展課題攻關、成果推廣,涌現出大數據生產調度指揮系統智能化升級、全生命周期設備維修管控模式、技術專家會診模式等多項成果。同時,以點帶面開展技術沙龍、頭腦風暴、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等活動,形成人人創新、全員創效的生動局面,累計完成技改400次,解決現場難題上千個。佳木斯供水公司4人獲得全省“五小”創新競賽一等獎,取得技術專利4項;平房污水處理廠高級技師尋偉華自主研發的貯泥池控制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發明專利”。
勇于擔當 矢志不渝踐行社會責任
龍江環保集團始終如一把“承擔社會責任,守護碧水藍天”作為企業使命,將社會責任作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矢志踐行。集團運營的水務環保項目遍布省內、撐起半壁江山,憑借“安全、連續、穩定、高效”的運營成果,為我省節能減排作出突出貢獻。
省水利、農業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松花江哈爾濱段魚類種群已由最少時的30多種恢復到64種,鱉花、大白魚、牛尾巴等消失多年的稀罕品種重新出現。這其中,凝結著龍江環保集團的責任擔當與真情奉獻。
應政府之所急、解百姓之所難,投資建設文昌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平房垃圾滲濾液處理等眾多應急民生環保項目;第一時間馳援伊春鹿鳴礦業尾砂礦泄露應急處理行動,全力以赴支援一線應急監測,受到各級領導和業界一致好評;多次為省內多個外部項目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幫助地方政府化解環境污染事故風險;作為全國環保科普示范基地,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6·5世界環境日”向大眾普及生態保護知識,多次贊助支持“黑龍江省環保宣傳周”“龍江環保先進人物評選”等全省環保宣傳活動,使環保意識、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持續開展精準扶貧、愛心助學、志愿幫扶等公益活動,用心詮釋大愛之美。
20年來,龍江環保集團攜夢想出發,與時代同行,在實干奮進中奏響華彩樂章。面向未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實集團黨委的統一部署下,龍江環保集團將積極構建并發揮新質生產力價值,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實現產品技術突破,發力打造特色高科技環保品牌,助力環保產業迭代升級,揚帆遠航。
龍江環保集團鳥瞰
哈爾濱太平文昌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BBR轉盤車間
信息中心
矢志不渝踐行社會責任
研發中心
圖片由龍江環保集團提供